死不旋踵的成語故事

拼音sǐ bù xuán zhǒng
基本解釋旋踵:旋轉足跟,即后退。比喻不畏艱險,堅決向前。亦比喻極短時間內即死去。
出處《戰國策 中山策》:“當此之時,秦中士卒,以軍中為家,將帥為父母,不約而親,不謀而信,一心同功,死不旋踵。”
死不旋踵的典故
東漢桓帝時代,宦官專權,與大官僚集團斗爭十分激烈。世家豪族李膺做司隸校尉時,宦官頭子張讓的弟弟張朔做野王(現在河南省沁陽縣)縣令,貪贓枉法,兇暴殘民,甚至殺戮孕婦。張朔害怕受到李膺的懲罰,于是畏罪逃到張讓家里,躺在一根空心的屋柱內。李膺知道這個情況后,親率役卒,沖進張讓家里,砍破屋柱,把張朔捉來殺了。張讓向桓帝告狀,桓帝召李膺進宮,責問他為什么不先請示就把張朔處以死刑。李膺回答說:“現在我到任已經10天了,怕犯了積壓案件的過失,想不到竟得了辦案快的罪名。我自知有罪,死期就在眼前,但我并不懼怕(原文是“誠自知釁責,死不旋踵”),特請寬限5天,讓我把那些壞蛋懲辦完,卸了任再來受刑。”桓帝聽了,回頭對張讓說:“這是你弟弟罪有應得,司隸校尉有什么過錯?”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死不旋踵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胸無大志 |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36章:“至于回、革等人,實系凡庸之輩,胸無大志,三年來觀望風色,動搖不前。” |
因材施教 | 《論語 為政》子游問孝、子夏問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頤曰:“子游能養而或失于敬,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,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,故不同也。” |
強取豪奪 | 周立波《山鄉巨變》下卷:“‘這叫強取豪奪。’謝慶元嘶聲地說。” |
亭亭玉立 | 《北齊書 徐之才傳》:“白云初見空中有五色物,稍近,變成一美婦人,去地數丈,亭亭而立。” |
滿山遍野 | 杜鵬程《保衛延安》第二章:“他坐鎮延安,用紅藍鉛筆在地圖上亂畫,我們就滿山遍野亂竄!” |
存而不議 | 唐·獨孤及《仙掌銘并序》:“后代揭厲于玄蹤者,聆其風而駭之,或謂詼詭不經,存而不議。” |
正身明法 | 《晉書 元帝紀》:“二千石令長當袛奉舊憲,正身明法,抑齊豪強,存恤孤獨,隱實戶口,勸課農桑。” |
餓虎吞羊 | 《清平山堂話本 五戒禪師私紅蓮記》:“一個初侵女色,由如餓虎吞羊。” |
咄咄逼人 | 晉 衛鑠《與釋某書》:“衛有一弟子王逸少,甚能學衛真書,咄咄逼人。” |
挖空心思 | 清 俞萬春《蕩寇志》:“今此賊挖空心思,用到如許密計,圖我安如泰山之鄆城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