訥于言,敏于行的成語故事

拼音nè yú yán,mǐn yú xíng
基本解釋訥:語言遲鈍;敏:敏捷。指說話謹慎,辦事敏捷。
出處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里仁》:“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訥于言,敏于行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訥于言,敏于行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歇斯底里 | 茅盾《嚴霜下的夢》:“我聽見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,我仿佛看見許多狼,張開了鋸樣的尖嘴,在撕碎美麗的身體。” |
心灰意冷 | 清 梁啟超《湖南時務學堂學約》:“非有堅定之力,則一經挫折,心灰意冷。” |
舊地重游 | 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一章:“廣州,在1926年北伐的那一年,我是住過三個多月的,整整隔了十二年又到舊地重游了。” |
鬼瞰其室 | 《文選·揚雄〈解嘲〉》:“高明之家,鬼瞰其室。”李善注引李奇曰:“鬼神害盈而福謙。”劉良注:“是知高明富貴之家,鬼神窺望其室,將害其滿盈之志矣。” |
群龍無首 | 《周易 乾》:“用九,見群龍,無首,吉。” |
飲水思源 | 北周 庾信《征調曲》:“落其實者思其樹,飲其流者懷其源。” |
不攻自破 | 唐 顧德章《上中書門下及禮院詳議東都太廟修廢狀》:“是有都立廟之言,不攻而自破矣。” |
語不驚人 | 唐 杜甫《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》詩:“為人性僻耽佳句,語不驚人死不休。” |
雄心壯志 | 宋 歐陽修《蘇才翁挽詩二首》:“柳岸撫柩送歸船,雄心壯志兩崢嶸,誰謂中年志不成。” |
指天誓日 | 唐 韓愈《柳子厚墓志銘》:“指天日涕泣,誓生死不相背負,其若可信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