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時之須的成語故事

拼音bù shí zhī xū
基本解釋不時之需。指隨時的、不是預定時間的需要。
出處宋 蘇軾《后赤壁賦》:“我有斗酒,藏之久矣,以待子不時之須?!?/p>
宋朝時期,密州知府蘇軾因為寫詩被誣陷入獄,后來被貶到黃州團副使。他在黃州期間,遇到兩位好朋友。朋友弄到一條新鮮鱸魚,蘇軾問夫人要酒,夫人王閏之早就給他準備酒以備他不時之需,他們乘船去游赤壁,一直玩到盡興而歸。
不時之須的典故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不時之須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鳴鑼開道 |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(xiàn)狀》第99回:“大凡官府出街,一定是鳴鑼開道的?!?/td> |
識文斷字 |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38回:“當著人家識文斷字的人兒呢?別掄葷,看人家笑話。” |
炒魷魚 | 張賢亮《出賣“荒涼”》:“絕對聽從我指示,做不到這點,立即‘炒魷魚’!” |
一軌同風 | 《晉書 苻堅載記上》:“一軌九州,同風天下?!?/td> |
自怨自艾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萬章上》:“太甲悔過,自怨自艾,于桐處仁遷義?!?/td> |
過了這個村,沒這個店 |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13回:“這是送上門的。你老人家休錯這主意,過這村,就沒這店了?!?/td> |
浪費筆墨 | 老舍《多鼠齋雜談》:“他便也只會忌妒,而一天到晚浪費筆墨,攻擊別人,且自鳴得意?!?/td> |
香草美人 | 漢·王逸《離騷序》:“《離騷》之文,依《詩》取興,引類譬諭,故善鳥、香草、以配忠貞,……靈修、美人,以譬于君?!?/td> |
正身明法 | 《晉書 元帝紀》:“二千石令長當袛奉舊憲,正身明法,抑齊豪強,存恤孤獨,隱實戶口,勸課農(nóng)桑?!?/td> |
視微知著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