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奸亦有大羅的成語故事

拼音zhī jiān yì yǒu dà luó
基本解釋羅:捕鳥等的網(wǎng)。指欲治奸邪必須布下大網(wǎng)。比喻治理國家要靠眾人的力量。
出處戰(zhàn)國·韓·韓非《韓非子·難三》:“宋人語曰:‘一雀過,羿必得之,則羿誣矣,以天下為之羅,則雀不失矣?夫知奸亦有大羅,不失其一而已矣。’”
暫未找到成語知奸亦有大羅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知奸亦有大羅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紙老虎 | 清·無垢道人《八仙全傳》第94回:“猶之世俗所稱紙老虎,望之若真,未嘗不可欺人于一時,決不能持于久遠(yuǎn)。” |
吉星高照 | 陳殘云《熱帶驚濤錄》:“那是他在香港當(dāng)學(xué)徒時刺上的,帶有‘吉星高照’之意。” |
盲人說象 | 元 黃溍《書袁通甫詩后》:“吾儕碌碌,從俗浮沉,與先生相去遠(yuǎn)甚,而欲強加評品,正如盲人說象。” |
惜指失掌 | 《南史 阮佃夫傳》:“佃夫拂衣出戶,曰:‘惜指失掌邪?’” |
語重心長 | 清 洛日生《海國英雄記 回唐》:“嘆別離苦況,轉(zhuǎn)忘了母親的語重心長。” |
常年累月 | 高云覽《小城春秋》第一章:“福建內(nèi)地常年累月鬧著兵禍、官災(zāi)、綁票、械斗。” |
吳下阿蒙 | 晉 虞溥《江表傳》:“至于今者,學(xué)識英博,非復(fù)吳下阿蒙。” |
鈿合金釵 | 唐 白居易《長恨歌》:“唯將舊物表深情,鈿合金釵寄將去。” |
異寶奇珍 | 宋 胡仔《苕溪漁隱叢話后集 東坡四》:“嗟呼,世不乏奇珍異寶,乏識者耳。” |
心煩意亂 | 戰(zhàn)國 楚 屈原《楚辭 卜居》:“屈原既放三年,不得復(fù)見,竭智盡忠,蔽鄣于讒,心煩意亂,不知所從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