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處不易的成語故事

拼音lái chù bù yì
基本解釋表示事情的成功或財物的取得,經過了艱苦努力。
出處明·朱柏廬《治家格言》:“一粥一飯,當思來處不易;半絲半縷,恒念物力維艱。”
來處不易的典故
朱柏廬是明末昆山人。他父親在抵御清軍時遇難,他扶著母親、帶著弟妹輾轉流離,極是辛苦。清朝統一天下后,他無心為官,在鄉里教授學生,潛心做學問,說“讀書志在圣賢”。
他的學識很淵博,但他更重視人的品德培養。他說:“一粥一飯,當思來之不易,半絲半縷,恒念物力為艱。” “看見富貴而嫉妒的人最可恥,遇到貧困而驕傲的人最下賤。”“做了善事想要人看見,不是真正的善良,做了惡事害怕人知道,就是真正的惡。”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來處不易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窮年累世 | 《荀子 榮辱》:“然而窮年累世,不知不足,是人之情也。” |
支支吾吾 |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五回:“我既這等苦苦相問,你自然就該侃侃而談,怎么問了半日,你一味的吞吞吐吐,支支吾吾?” |
挺身而出 | 《舊五代史 周 唐景思傳》:“后數日城陷,景思挺身而出,使人告于鄰郡,得援軍數百,逐其草冠,復有其城,毫民賴是以濟。” |
驕生慣養 | 胡樸安《中華全國風物志 江蘇 吳縣之奇俗》:“富貴家之小孩,驕生慣養,大半身體柔弱,時膺疾病。” |
出師無名 | 《新唐書·東夷傳·高麗》:“莫離支殺君,虐用其下如檴阱,怨痛溢道,我出師無名哉?” |
進本退末 | 西漢 桓寬《鹽鐵論 本議》:“愿罷鹽鐵酒榷均輸,所以進本退末,廣利農業便也。” |
香銷玉沉 | 明·胡文煥《群音類選·玉盆記》:“他怨悠悠香銷玉沉,亂紛紛碎滴珠囊逬,我難主憑蕭蕭兩鬢星。” |
膽如斗大 |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蜀志·姜維傳》:“維妻子皆伏誅。”裴松之注引《世語》:“維死時見剖,膽如斗大。” |
學而時習之 | 《論語·學而》:“子曰:‘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!” |
平淡無奇 |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19回:“聽起安老爺這幾句話,說得也平淡無奇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