杵臼之交的成語故事

拼音chǔ jiù zhī jiāo
基本解釋杵:舂米的木棒;臼:石臼。比喻交朋友不計較貧富和身分。
出處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吳祐傳》:“公沙穆來游太學,無資糧,乃變服客傭,為祐賃舂。祐與語大驚,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間。”
杵臼之交的典故
東漢時山東膠東書生公沙穆隱居在東萊山求學,為籌集求學經費,穿上粗布衣服到陳留郡長官吳大人家做舂米雇工,吳大人見其談吐非凡,就與他結交為好友,并資助他繼續求學。后來公沙穆學成成為一個有作為的正義官員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杵臼之交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老實巴交 | 徐光耀《平原烈火》:“一個一個心慈面善,全是老實巴交的。” |
幫倒忙 | 浩然《艷陽天》第94章:“無形中,你們是幫倒忙,往我馬之悅這邊兒趕人哪!” |
莫衷一是 | 清 吳趼人《痛史》第三回:“議論紛紛,莫衷一是。” |
反復無常 | 宋 陳亮《與范東叔龍圖書》:“時事反復無常,天運所至,亦看人事對付如何。” |
前因后果 | 梁 蕭子顯《南齊書 高逸傳論》:“史臣曰:‘今樹以前因,報以后果,業行交酬,連瑣相襲。’” |
一指蔽目,不見泰山 | 謝覺哉《關于獨立思考》:“至于全體的事,不管好處多大,總是‘一指蔽目,不見泰山’。” |
肝膽欲碎 | |
叫化子 | 清·劉鶚《老殘游記續集遺稿》第四回:“管他有衣服沒衣服,比要飯的叫化子總強點,就算那間廚房旁邊的小房子,也怪暖和的,沒有什么不可以的。” |
拋磚引玉 |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:“時有一僧便出,禮拜,師曰:‘比來拋磚引玉,卻引得個墜子。’” |
促膝談心 | 明 馮夢龍《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》:“大郎置酒相待,促膝談心,甚是款洽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