休戚相關的成語故事

拼音xiū qī xiāng guān
基本解釋憂喜、禍福彼此相關連。形容關系密切;利害相關。休:喜悅;吉利;戚:憂愁;悲哀。
出處宋 陳亮《送陳給事去國啟》:“眷此設心,無非體國;然用舍之際,休戚相關。”
休戚相關的典故
春秋時期,晉國的晉淖公周子,又叫姬周,年輕的時候曾因受到族人晉厲公的排擠,不能留在國內(nèi),而客居到周地洛陽,在周朝世卿襄公手下做事,周王的大夫單襄公很器重他,把他請到自己家里,就像對待貴賓一樣地招待他。周子雖然年紀輕輕,卻表現(xiàn)得十分老成持重。他站立的時候穩(wěn)穩(wěn)當當,毫無輕浮的舉動;看書的時候全神貫注,目不斜視,聽人講話的時候恭恭敬敬,很有禮貌;自己說話時總是忘不了忠孝仁義;待人接物時總是十分友善、和睦;他自己雖然身在周地,可是聽說自己的祖國晉國有什么災難時就憂心忡忡;聽說到晉國有什么喜慶的事情時就非常高興。所有這些表現(xiàn),單襄公都看在眼里,喜在心里,認為他將來一定大有前途,很有希望回到晉國去做個好國君。因此,單襄公對周子更加關心、愛護。不久,晉國國內(nèi)果然發(fā)生了內(nèi)亂,原來一直害怕失去權力而排擠王室公子的晉厲公被殺死了。于是,晉國大夫就派人到洛陽來,把周子接了回去,讓他做了晉國的國君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休戚相關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博通經(jīng)籍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馬融傳》:“初,京兆摯恂以儒術教授隱于南山,不應聘,名重關西,融從其游學,博通經(jīng)籍。恂奇融才,以女妻之。” |
進種善群 | 清·張鶴齡《法人篇》:“且變法之后,而人亦有與之俱變者,此進種善群之公例,而其效有操券決也。” |
醋海翻波 | |
及時應令 |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(xiàn)形記》第一回:“又忙著替孫子做了一套及時應令的棉袍褂,預備開賀的那一天好穿了陪客。” |
吉星高照 | 陳殘云《熱帶驚濤錄》:“那是他在香港當學徒時刺上的,帶有‘吉星高照’之意。” |
用智鋪謀 | 明·無名氏《暗度陳倉》第二折:“韓元帥率領軍卒,驅(qū)將校用智鋪謀。” |
知無不言,言無不聽 |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49回:“此時素臣正在得君,真?zhèn)€知無不言,言無不聽。旬月之內(nèi),把在京在外貪官污吏參劾殆盡。” |
日日夜夜 | 洪深《青龍?zhí)丁返诙唬骸斑@里,劉秀三日日夜夜的車水,車的暈倒在水車上。” |
論黃數(shù)白 | 明·丘濬《投筆記·投筆空回》:“笑弩駘言不遜,論黃數(shù)白不堪聽。” |
楊柳依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