跋涉山川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形容遠道奔波之苦。參見“跋山涉水”。
出處《左傳 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必使而君棄而封守,跋涉山川,蒙犯霜露,以逞君心。”
例子每歲十一月,天下貢舉人于含元殿前,見四方館舍人當直者,宣曰:“卿等學富雄詞,遠隨鄉薦,跋涉山川,當甚勞止。”宋·錢易《南部新書》丙
基礎信息
拼音bá shè shān chuān
注音ㄅㄚˊ ㄕㄜˋ ㄕㄢ ㄔㄨㄢ
感情跋涉山川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定語;指旅途。
近義詞跋山涉川
英語make a difficult journey(to cross mountains and rivers)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犬馬戀主(意思解釋)
- 鍥而不舍(意思解釋)
- 信及豚魚(意思解釋)
- 天之驕子(意思解釋)
- 視微知著(意思解釋)
- 肝膽欲碎(意思解釋)
- 撈一把(意思解釋)
- 冠絕一時(意思解釋)
- 識字知書(意思解釋)
- 節哀順變(意思解釋)
- 困而不學(意思解釋)
- 折臂三公(意思解釋)
- 融會貫通(意思解釋)
- 討價還價(意思解釋)
- 大腹便便(意思解釋)
- 生知安行(意思解釋)
- 無影無蹤(意思解釋)
- 祝哽祝噎(意思解釋)
- 眾所瞻望(意思解釋)
- 雅俗共賞(意思解釋)
- 圓鑿方枘(意思解釋)
- 為虎作倀(意思解釋)
- 改惡向善(意思解釋)
- 材優干濟(意思解釋)
- 餓殍滿道(意思解釋)
- 命途多舛(意思解釋)
- 長他人志氣,滅自己威風(意思解釋)
- 踵趾相接(意思解釋)
※ 跋涉山川的意思解釋、跋涉山川是什么意思由查信息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飽經滄桑 | 飽:充分地;經:經歷;滄桑:滄海桑田。意思是說滄海變成桑田;桑田變成大海。比喻世事變化很大。形容經歷了許多世事變化。生活經歷極為豐富。 |
遏惡揚善 | 遏:阻止;揚:宣揚。禁絕壞事,宣揚提倡好事。 |
不正之風 | 不正當的社會風氣。 |
堅強不屈 | 屈:屈服。堅韌、剛毅,毫不屈服。 |
經邦論道 | 指治理國家,談論治國之道。比喻位居高層 |
響答影隨 | 如應聲和答、形影相隨。比喻兩者緊密相連。 |
痛定思痛 | 悲痛的心情平靜下來以后;回想遭受痛苦的情景;讓人震撼;也讓人警醒。形容所受痛苦的沉重;含有警醒的意思。痛:悲痛;哀苦;定:平靜。 |
故家喬木 | ①謂世家的人才、器物必定出眾。②喻指鄉賢。 |
筋疲力竭 | 筋:筋骨;疲:疲勞。形容非常疲乏。 |
緣慳分淺 | 慳:欠缺。緣分欠缺。指與對方無緣相見 |
野心勃勃 | 野心:指攫取名利、地位、地盤等的欲望;勃勃:旺盛的樣子。形容野心很大。 |
天涯海角 | 天的邊緣;海的盡頭。形容非常偏僻遙遠的地方。也指彼此相隔極遠。涯:邊。 |
鴻鵠將至 | 鴻鵠:天鵝。指學習不專心。現表示將有所得。 |
玉卮無當 | 卮:古代盛酒的器皿;當:底。玉杯沒有底。后比喻事物華麗而不合實用。 |
半路出家 | 半路:路途走到一半;指成年以后;出家:離家去當和尚、尼姑。不是從小而是年歲大點才去當和尚、尼姑或道士的。泛指半路上才學著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。 |
角巾素服 | |
雞胸龜背 | 凸胸駝背。 |
分路揚鑣 | 揚鑣:指驅馬前進。分路而行。比喻目標不同,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。 |
死不開口 | 至死也不說話。指緘口不言 |
峨峨洋洋 | 本用以形容音樂高亢奔放。后亦用以形容歡樂之態。語本《列子·湯問》:“伯牙善鼓琴,鍾子期善聽。伯牙鼓琴,志在高山,鍾子期曰:‘善哉!峨峨兮若泰山。’志在流水,鍾子期曰:‘善哉!洋洋兮若江河。’” |
家無儋石 | 十斗為一石,兩石為一儋。形容家里沒有存糧。比喻家境困難。 |
讀書種子 | 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啟后的讀書人。 |
湖光山色 | 湖水風光;山巒秀色。形容山水景色之美。 |
坐懷不亂 | 春秋時魯國的柳下惠將受凍的女子裹于懷中,沒有發生非禮行為。形容男子在兩性關系方面作風正派。 |
赤膽忠心 | 赤:赤誠、真誠;忠:忠誠。形容很忠誠;有時也指非常真誠的心。也作“忠心赤膽”。 |
逢人說項 | 比喻到處為人說好話 |
哀兵必勝 | 哀兵:由受迫而悲憤地奮起反抗的軍隊。一說“哀;憫也”。憐惜和慈愛士卒。①指因受欺侮而懷著激憤情緒為正義而戰的軍隊一定能打勝仗。反引申為由橫遭侵凌殘害而悲憤滿腔的國家和民族;能奮起抗戰;必獲勝利。②慈愛士卒而得人心者勝。 |
息息相關 | 息:呼吸。呼吸也相互關連。形容非常密切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