嗜痂成癖的成語故事

拼音shì jiā chéng pǐ
基本解釋嗜:愛好;痂:瘡口表面的硬殼。形容怪癖的嗜好。
出處《南史·劉穆之傳》:“邕性嗜食瘡痂,以為味似鰒魚。”
嗜痂成癖的典故
傳說古代東莞人劉邕有吃人身上的瘡疤痂的愛好,他覺得吃起來像吃鰒魚一樣的味道。有一次他去拜訪孟靈休。孟靈休先患炙瘡,瘡痂落在床,劉邕拿來津津有味地吃起來,嚇得孟靈休立即勸阻他不要這樣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嗜痂成癖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貧賤不移 | 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謂大丈夫。” |
無妄之災 | 《周易 無妄》:“六三,無妄之災。或系之牛,行人之得,邑人之災。” |
齊頭并進 | 周恩來《在上海科學技術工作會議上的講話》:“實事求是,循序前進,齊頭并進,迎頭趕上。” |
如臂使指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賈誼傳》:“令海內之勢如身之使臂,臂之使指,莫不制從。” |
窮家富路 | 清·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23回:“再者銀子雖多,賢弟只管拿去。俗語說得好:‘窮家富路。’” |
正身明法 | 《晉書 元帝紀》:“二千石令長當袛奉舊憲,正身明法,抑齊豪強,存恤孤獨,隱實戶口,勸課農桑。” |
楊柳依依 | |
視微知著 | |
毀于一旦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竇融傳》:“百年累之,一朝毀之。” |
半吊子 | 丁玲《我所認識的瞿秋白同志》:“他卻說自己是‘半吊子文人’,也是一種夸大,是不真實的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