巧偷豪奪的成語故事

拼音qiǎo tōu háo duó
基本解釋詐取與強搶。常用以形容不擇手段獲取財物或權(quán)利。
出處宋·蘇軾《次韻米芾二王書跋尾》詩:“巧偷豪奪古來有,一笑誰似癡虎頭。”
巧偷豪奪的典故
北宋末年,書畫家米芾喜歡收藏書畫真跡,他用盡一切手段去得到別人的書畫,先是借閱研究,然后賴著不還,最后是臨摹一幅還給主人。宰相蔡京是書畫家,同樣愛好收藏,很多人去進貢。米芾想盡一切辦法從蔡京兒子蔡攸出得到王羲之的字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巧偷豪奪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道骨仙風(fēng) | 宋·程珌《喜遷鶯·壽薛樞密》詞:“道骨仙風(fēng),安排頓著,須是人間紫府。” |
剛正不阿 | 清 蒲松齡《聊齋志異 一員官》:“濟南同知吳公,剛正不阿。” |
過五關(guān),斬六將 | |
七搭八扯 | |
山雨欲來風(fēng)滿樓 | 唐 許渾《咸陽城東樓》詩:“溪云初起日沉閣,山雨欲來風(fēng)滿樓。” |
雪兆豐年 | 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三回:“古人云:‘雪兆豐年’。” |
斗唇合舌 | 南唐·劉崇遠(yuǎn)《金華子雜編》卷上:“韓三十五老大漢向同年覓得一副使,而更學(xué)斗唇合舌。” |
三長兩短 | 明 羅貫中《三遂平妖傳》:“萬一些后再有三長兩短,終不能靠著太醫(yī)活命。” |
進道若退 | 《老子》:“明道若昧,進道若退。” |
弟子孩兒 | 元·無名氏《鴛鴦被》第二折:“我走到半路,被那巡更的歹弟子孩兒把我攔住,道我是犯夜的。” |